文/幼兒園 陳信吾
夏天,我們和孩子一起清理田裡的碎石,將洛神花苗種下,每天幫它澆澆水、偶爾整理整理過長的野草,每當風雨過後,再帶著樹枝和木棍扶起被壓倒的枝幹撐住。
秋天,宜蘭的雨季來臨,洛神花的花房也漸漸膨大,我們帶著竹簍一起來收成,將果實收成,還給大地;將花萼清洗後煮成花茶、果醬等等。帶著感恩的心,享用大地的豐美。
播種令人期待,收割使人滿足,但是每天每天持續不斷與土地一同工作,更能夠將想傳達的事情內化到孩子的意志之中。所以在慈心幼兒園這不是課程,也不是校外教學體驗活動,這是生活,我們和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過生活。
幼兒透過模仿來學習,所以我們盡可能的不說教,而是向大自然學習,讓自己不斷的進步,成為孩子們的典範。言教的確容易得到立即性的效果,但是大人用嘴巴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那個可以的時候,就像是套了個轡頭在他身上,而大人跟小孩都清楚,這是讓孩子在大人的允許範圍內擁有「自由」,可是如此一來,我們無法確定孩子是否打從心裡想這樣做,還是只是為了符合我們的期待而做;當然也無法判斷,哪一天當孩子離開我們身邊的時候他會不會像脫韁的野馬、斷線的風箏、活過來了的皮諾丘一樣再來一段尋找自我的旅程。所以我們不對孩子「講」道理,因為道理從來都不是掛在嘴巴上的。想要教育出甚麼樣的孩子,那我們就得先成為那樣的人,唯有身體力行,這些「道理」才擁有真實的力量,當我們真正成為那樣的人,孩子們自然能夠透過模仿將其貫注自己的身體裏頭。並且,當他未來長大了,系統性的學習並理解這些知識了,他便會發現,這些道理不只是存在於書本上,也不是甚麼彌足珍貴、舉世罕見的美德。這些,是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,是陪伴在他身邊的大人和他自己所共同擁有的日常。
而後,他也可以成為這樣真實的人,來幫助他的孩子、幫助他身邊的人、幫助這個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