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極生活!飲食提升免疫力!

台灣此次防疫的成效卓著,衛生保健儼然成為新生活運動,最近有許多媒體列舉提升免疫力的食材,例如:藍莓、生薑、薑黃、青花菜、地瓜、菠菜、杏仁、葵花子、柑橘類水果、優格、燕麥、大麥、紅蘿蔔、南瓜、檸檬、蘋果、洋甘菊等等不勝枚舉,其中大多也是平時我們會吃的食材,但是否有更適合幼兒食用並能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呢?

我們請教了幼兒園的特約醫師#吳靜雯,吳醫生在忙碌工作中,對於幼兒園的提問依然非常謹慎,她經過了幾天沉思後回覆:「我覺得#減法養生 就行了,不用特別補充什麼,也就是吃簡單、天然、有能量的食物,避免吃加工品或零食,不用太多的調味或炸烤,這樣就是最顧免疫力的方式了~」

誠然,每個食材都有飲食宜忌,順應季節適當取用,也顯現了我們與自然的關係,這本應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,幼兒階段是身體成長最快速的時期,食物品質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狀態,而許多研究也發現,「營養」除了成分分析,看不見的生命力更是重要,例如1940年,美國醫學博士Pottenger就進行了長期的實驗(#pottenger's cats a study in nutrition),發現即使成份分析無法看出「加工與保存方式」所造成的差異,但「加工與保存方式」確實對生命有重大的影響!很特別的是,這個影響在短期間並不明顯,但在長期的世代繁衍中卻顯現戲劇性的嚴重影響!!

這可能也是為何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,開始重視食材品質的原因。有生命力的食材,來自有生命力的土地,稻田、菜園邊、灌溉溝渠間,四處可見的垃圾,訴說了我們與自然疏離的距離,也擴大了產地到餐桌的距離,我們在幼兒園的生活中,試著重新建立我們與土地的關係,帶著孩子在生活中照顧土地,或許有機會能夠重建人與自然的健康關係!

感謝長年以來提供食品給慈心孩子的農場
豆製品#一心鹽滷豆腐 #飛魚食染鹽滷豆花;在地農產品#綠園有機&種菜人家黃王杰 #在地友善小農江秀妙 #羅東鎮農會有機稻米產銷班李明聰 #埔里能高山生機農場 #喜願白海豚友善本土小麥 #臺南市善化雜糧生產合作社;有機食品#康健有機 #統一生機 #里仁食品 #穀盛食品 #菇王食品 #陳稼莊果園 #關西農會 #美綠地

感謝詩慧、小鈴、淑宜老師
提供微風班與彩雲班的土地工作日常照片
#每天的廚餘果皮經過翻攪與轉化,成為滋養土地的堆肥
#鬆鬆土,讓新生命埋藏在土壤下
#每天照顧菜苗,唱唱歌,澆澆水
#豆莢長得好好,看起來好好吃
落葉堆肥每日翻攪
 溫暖濕潤的土壤保護著新生命
 翠綠的嫩苗一天一天地長大
 陽光下的豆莢真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