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秋 大班遊戲課

文/幼兒園 林尚頤
今年秋天,幼兒園的大班孩子共同經驗了八天特別的遊戲課程[1],遊戲課的設計是為了協助大班孩子銜接小學階段,在課程的發想之初,曾與慈心中小學的教師團隊做了許多次的討論,理解到雖然華德福教育的課程是依照孩子的身心靈發展而設計的,但我們仍然能在教學現場中看到需要協助的孩子,這讓我們意識到同年、同班的孩子,身心靈發展並非是同步的,同一個學齡[2]的孩子因為年齡差距可能將近一年,發展的落差更是顯而易見,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下,家長無法決定孩子要提早或是延緩入學,但於此批判國家的教育政策對我們的孩子並沒有幫助,比較積極的作法是重新檢視我們自身還能為孩子多作一些什麼?


我們在討論中不斷思考如何為孩子準備好環境,讓孩子能在其中得到滋養,回到教育的本質,我們希望協助孩子做好準備而不只是養成某種能力,讓孩子「準備就緒」含蓋了身體安適健康、社交和情感發展、語言能力培養和認知準備;混齡班的課程與氛圍已經營塑了孩子在幼兒園的教學主體,提供了如家庭般溫暖的場域,孩子在其中有明確的規範與安全的界限,大班孩子在班上有機會協助教室內的工作,擔負起責任照顧中小班的孩子,班導師建立孩子內在的規律與節奏,守護並滋養感官的發展,這在七歲以前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份。

從混齡的班級結構中,我們也需要滿足或看到大班孩子個別的獨特需求,隨著年齡的發展,大班孩子在身體與情感上產生非常個別性的變化,許多的身心變化對孩子是陌生、不易說清的,這些變化有時也會讓老師與家長措手不及,因此,成人有時會比孩子更需要團體的支持,特別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突然的改變、長大,以及他們即將進入我們也不熟悉的教育方式,多數家長也同時承受著家人、朋友的太多關心;週五的大班家長手工聚會帶來豐富的溫暖支持,我們除了一起為孩子工作,也在工作中彼此相遇與交流,相信只要在心中保有堅定的溫暖與愛,無論遭遇如何的挑戰,都必能帶給自己及孩子穩定的支持力量,也期待在明年春天的課程有更多的家長一起加入。

回到孩子的課程設計,我們避免透過特別的課程僅讓孩子養成某種能力,是因為若我們將此作為工具,而努力將孩子塑造成符合學校教育形式期待的樣子,就有疏忽孩子個別天性的可能,身為孩子的家長與老師在為孩子選擇任何階段、任何形式的教學方式時,我們應格外謹慎思考這個可能性;今年秋天,幼兒園很高興邀請到佳純老師及信吾老師來帶領大班遊戲課,兩位老師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,在秋季的課程中一起工作、一起認識每個孩子,共同創造機會讓孩子在遊戲中與同儕相遇、與土地工作、照顧環境並提供稍具挑戰性的活動。
2015.秋 大班遊戲課課程規劃
週三、週四上午(大班孩子分為A、B兩組)
週五上午
戶外活動
(慈心花園)
室內活動
(2樓大教室)
大班家長手工聚會
(2樓大教室)
08:00~08:30入園
08:00       戶外自由遊戲
09:00       團康與晨圈
09:20       照顧環境、整理菜畦
09:40      清洗、進教室
10:00  點心時間
10:20  感官玩具介紹
10:30  角落遊戲、藝術活動
11:10  收玩具
11:20  結束圈
佳純、淑娥(1~8)
雅文(2週、第7)

剛由中班進入大班的孩子還保有許多夢幻的特質,孩子在混齡班[3]的樣貌較接近家庭,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哥哥姐姐也是弟弟妹妹,遊戲課的分組接近小學的班級人數(30人一班),孩子過去比較沒有這樣的班級經驗,這也是我們期待讓孩子擁有的經驗,因此我們設定遊戲是這次課程的主軸,遊戲的特質創造了一個較開放、保有自主性的場域,盡可能讓孩子真實地在課程中相遇,我們期待這樣的相遇會有一定強度的碰撞,而這些碰撞會讓孩子漸漸的長出屬於自己的力氣;秋季的課程比較緩慢接近原本的班級節奏,課程規劃中有戶外、有室內、有呼吸節奏,放入點心時間、藝術課程與自由遊戲滋養孩子的感官經驗,照顧土地、整理環境讓孩子體驗實際的、用力氣的工作,我們慢慢的澆灌、營塑環境,讓孩子在其中自在地「長大」,「長大」是每個人獨特且珍貴的生命歷程,「教育」是許多人共同的必經過程,我們盡力讓這個過程更和諧並具有連接性,讓「長大」是喜悅、健康並符應生命發展的。





[1] 2015.秋 大班遊戲課將幼兒園大班孩子共59人分為A、B兩組,一組周三上課另一組周四上課,自2015/10/92015/11/20各別進行八次的課程。
[2] 例如今年的大班孩子學齡區間為98/9/2-99/9/1
[3] 混齡班的年齡結構約為大班6人中班6人小班3人,男女生比例約8:7